羋月,秦宣太后,即宣太后,出身楚國,為秦國相穰侯魏冉之異父姊、后為秦惠文王妃,生子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傳位給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傳位給秦莊襄王,秦莊襄王傳位給秦始皇嬴政!
所以!羋月是嬴政的高祖母。
歷史上的羋月:
羋月即宣太后(?―前265年),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太后”的人?!妒酚?middot;秦本紀》記載:“昭王母羋氏,號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為稱。故范睢說秦王有獨聞太后之語。其后趙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說。是太后之號,自秦昭王始也。漢襲秦故號,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

羋姓是中國較古老的姓氏,是周時楚國貴族的祖姓,由于其后已經分衍為諸多其他姓氏,因此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楚人起自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據《史記·楚世家》的記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陸終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后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記其氏。”
從其姓“羋”來看,她應該是當時楚國的貴族之女。為何又稱為“羋八子”呢?秦國當時的后宮宮女分八級: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由此可以看出,她在秦惠文王生前地位并不太高,也談不上多么得寵。但是她見識出眾,容貌秀麗,又為惠文王生下三個兒子,為其以后榮華富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羋月的故事:
羋月的肚子很爭氣,一下子為秦王生下三個兒子,這或許是好事,可見羋月的確得到秦惠文王的厚愛,也許這是“無意插柳柳成蔭”,不過卻得到秦王妻子的嫉恨,秦惠文王嫡妻醋勁大發,千方百計要收拾她。老公一死,立刻和兒子秦武王把羋八子的寶貝兒子嬴稷遠遠送到燕國去當了人質。
可笑的是即位的秦武王,居然是個草包,不但每天親近力士莽夫,把他們一個個封成大官,還要跟他們較勁兒。武王在位不過4年,即與孟說舉鼎絕臏而死。武王無子,國人即迎回在燕地當人質的嬴稷而立之,是為秦昭襄王。羋八子被尊為太后,史稱宣太后。
這一下子,羋月可牛了,自己是光明正大的王太后,秦昭王年少,羋月主政,以楚人魏冉(宣太后異父長弟)為將軍(后為相)、樗里疾為相,控制了秦國的軍政大權。不過,考驗羋月的日子到了。秦國這時的政局是動蕩不安的。秦武王諸弟爭立,武王母、武王后及大臣擁立公子壯。即位稱季君,與羋月、魏冉對抗,內亂3年不止。秦昭王二年,羋月、魏冉盡誅公子壯、惠文后、昭襄王異母兄弟及大臣,逐武王后回魏,“季君之亂”遂平。羋月封同父弟羋戎為華陽君,封子悝為涇陽君、顯為高陵君,此三人與魏冉稱為秦國“四貴”,而形成黨親專政的格局,威震天下。羋月以其強有力的政治手腕,維護了國家統治的穩定。
可惜羋月雖然雄才大略,在兩性關系上卻不安分。據《類聚》記載,魏冉被封侯于穰,所以亦稱穰侯。穰侯舉薦白起擔任將軍,為秦國打敗韓、魏、楚三國,攻取魏國在黃河南邊的屬地,獲得大大小小共60余座城市。穰侯因此而專權獨斷,出入宮庭,與宣太后幽會,成為其重要的情人之一。魏冉權傾一時,飛揚拔扈,以致國人只知有穰侯而不知有秦王。

當然,羋月找情人仍頗有原則:利國利家利己利民。她見前來朝貢的西北部戎狄國王義渠年輕力壯、桀驁不馴,竟把色迷迷的目光投注在自己身上,便不免有所動心。早在惠文王在世時,義渠就已歸附秦國。但因剛繼位的兒子秦昭襄王年幼無能,而戎狄國正軍力強盛,義渠虎視眈眈地注視著秦國,甚至明目張膽地侵擾邊民,蠶食邊土,成為心腹大患。出于無奈,羋月遂施行美人計,寬衣解帶,主動獻身獻媚,通奸媾和。義渠王亦毫不客氣地翻身上馬,屁顛屁顛地耀武揚威,以為霸占了她就能霸占整個秦國。羋月心知肚明,日夜下套義渠王。只要義渠王稍微心不在焉,她就紅杏出墻、招蜂惹蝶,令其心無旁騖。不料,羋月和義渠王交往長達30年之后,在溫柔鄉突然發難,于咸陽甘泉宮殺掉已被自己浪費的義渠王,并立刻派兵滅掉了戎狄。據說,與義渠王一同死掉的,還有她和義渠王所生的兩個兒子。羋月是個不安分的女人,每日尋歡作樂,不過因為她對國家有大功,兒子秦昭襄王對她不安分理解并予以支持。
評價
馬非百: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犧牲色相與義渠王私通,然后設計將之殺害,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義渠,使秦國可以一心東向,再無后顧之憂,她的功勞不遜于張儀、司馬錯攻取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