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之后的皇帝是嘉慶皇帝,嘉慶皇帝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禪讓給他而繼位,嘉慶繼位后,乾隆成為太上皇,嘉慶為清代入關后第五帝,在位25年。病死,終年61歲。
與父親乾隆帝相比,嘉慶帝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果敢作為的平庸天子。而嘉慶帝的時代,正是大清王朝由康雍乾盛世走向衰落的時期,因此,嘉慶帝本人被歷史性地賦予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轉為衰敗的悲劇命運。
那么,還沒去世的乾隆為何選擇提前退位?又為何把皇位傳給平庸的十五子呢永琰呢?
乾隆六十年,已是八十五歲高齡的乾隆皇帝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來的嘉慶帝,自己退位稱太上皇帝。

乾隆作為清朝頗有作為的皇帝,及其風流,有40多個登記在冊的妃子,共有17個兒子。乾隆皇帝的17個兒子分別是:永璜、永璉、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還有3個早逝,沒有名字。乾隆最愛的女人孝賢皇后所生的二皇子,永璉。因為是自己最愛的女人所生,所以一出生,就受到了乾隆帝無限的寵愛。因為對他的寵愛,乾隆帝剛登基就冊封永璉為太子,但是永璉不幸早夭后,讓乾隆十分傷心。
之后乾隆又立皇長子永瑛為太子,永瑛忠厚老實,為人小心謹慎,但乾隆的疑心很重,經常對其發難,使得永瑛每天戰戰兢兢。在富察皇后去世的時候,永瑛未能及時盡哀,乾隆大怒,說這樣的人不能繼承大統。永瑛受此打擊后一病不起,與乾隆三十五年去世,只活了23歲。永瑛死后,乾隆也感到很內疚,覺得自己對永瑛太過苛刻。乾隆準備立富察皇后所生的第二個兒子永琮,可是永琮在兩歲的時候就出水痘死了。
永琰生于乾隆25年,排行十五,母魏佳氏,其父是內務府總管,乾隆十八年魏佳氏被選入后宮封為貴人,魏佳氏非常漂亮,有沉魚落雁之美、閉月羞花之貌,并且精通琴棋書畫。乾隆非常寵愛,魏佳氏先后為乾隆生育了四子兒女,是乾隆后宮嬪妃中生育最多的。在古代皇帝后宮,有的入選進宮后終生沒有見過皇帝,有的是被皇帝寵幸后就被遺忘,像魏佳氏這樣能生育六個孩子,可見乾隆對魏佳氏有多寵愛。
乾隆是歷史上兩項皇帝記錄保持者,一是壽命,乾隆一直活到88歲;二是實際掌權年數,雖然在乾隆六十年禪位給嘉慶,但實際掌權一直到死。這么大的年齡熬死了多少皇子,所以乾隆只能在年輕的皇子中選擇皇位繼承人。
因此在乾隆眾皇子中,也只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三子永基、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了。在這幾位戳子當中挑選將軍,也只有皇十五子永琰能讓乾隆滿意。就這樣在乾隆六十年,永琰成為嘉慶皇帝,登基后因永字使用太廣,不好避諱,遂改名颙琰。乾隆皇帝崇仰祖父康熙皇帝,不想超越康熙皇帝在位年數,禪位給嘉慶,但嘉慶即位后并沒有掌握實權知道乾隆駕崩。嘉慶對乾隆畢恭畢敬一直小心侍奉,也是乾隆最滿意的。